截至2019年年底,全球抑郁症人口已高达3.5亿,这一数字使其成为备受关注的全球第四大疾病。抑郁症的产生涉及多个复杂因素。首先,生活变故如失去亲人、失恋、失业等重大打击可能导致情绪低落,进而引发抑郁。其次,社会环境因素如工作压力、经济压力、人际关系的缺失等也是抑郁症的重要诱因。再者,长期患有某些疾病,如糖尿病、癌症等,可能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。此外,遗传因素和性格特点也在抑郁症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,家族遗传倾向和过度敏感、悲观、自卑等性格特点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。因此,抑郁症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,需要我们全面关注和理解。
我们要知道,抑郁症的成因复杂,但主要来自于,社会,心理和生理因素,任何正常人都会产生抑郁情绪,比如:排位连跪,情场失意,考试落榜,创业失败等等。
这时大脑就会产生3种神经递质:
(1)五羟色胺会维持情绪的稳定,不易生气,回忆美好事物;
(2)多巴胺会提高对事物的兴趣并产生快感,情绪积极好动;
(3)甲肾上腺素,使人精力充沛,维持清醒。这三种神经递质会共同调节情绪,抵抗抑郁,而抑郁症患者,大脑中这三种神经递质,浓度低于正常范围,抑郁的情绪无法被中和,甚至无法感到快乐,陷入自闭易怒,无精打采等负情绪中无法摆脱,觉得自己一无所用,否定自我价值.
如果长期(2周以上)出现以上症状,就有可能是抑郁症,需要及时需求心理医生或者心理老师帮助,抑郁症确实是一种病,是可以在专业环境下自愈的,而身为大众的我们应该学会接纳和包容,甚至不需要说过多关心的话,认同和被需要是最好的良药。